首页 要闻 金融 物流 汽车 国企 财经 公司 环保 能源

您的位置:首页 > 独家 >

居家“养老”变幸福“享老”,这个街道家床服务“老挺刮”!

来源:上海黄浦    编审:    发布时间:2023-08-10 08:22:33

居家养老,不仅在“养”还在“享”,如何让老人足不出户休养身心?

如何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快乐?

打浦桥街道是这样做的↓


(资料图)

服务有温度:事事有回应,全过程监督

家住打浦桥街道的唐老伯是一个年近九旬的独居老人,在单调而乏味的生活中,他希望有人能上门烧饭,陪自己说话、下棋。他在居委的为老服务活动中,了解到打浦家庭照护床位服务(简称“家床服务”)。在养老顾问的协助下,唐老伯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并最终匹配到了邱阿姨作为护理员。

细心的邱阿姨发现每次烧完菜后,唐老伯看到厨房间总是皱着眉头,显得闷闷不乐。询问之后才知道,原来唐老伯很注重秩序感,不希望厨具被打乱。于是邱阿姨便按照唐老伯的生活习惯,不再移动厨具等物品。邱阿姨充分地尊重唐老伯的习惯和喜好,不仅每天陪唐老伯外出散步,还跟着唐老伯学习下棋,让唐老伯足不出户就能拥有对弈的伙伴。

唐老伯也对邱阿姨很满意:“邱阿姨和之前的一些阿姨不一样,平时我想吃什么菜也会在抖音上搜了学习,各方面我都挺满意的。”唐老伯的女儿唐女士也放了心,她说:“我爸爸是一个脾气很倔的人,又十分耿直,我爸爸夸邱阿姨好,那是真的好,我爸都不怎么会夸人。”

始终关怀着老人们的,不只是护理员,还有每月上门回访的养老管家、定期上门给老人体检的护士、打电话询问满意度的家床运营部员工……整个服务团队都在背后用心地工作着。

75岁的陈老伯是一位帕金森患者,有20年的疾病史。长期服药导致运动迟缓,陈老伯已许久没有站起来行走过了,他说:“我也想行动自如,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是我很久没有自己走路了,万一我摔倒了,没人扶、没人管怎么办?”

实现他“下楼转转”的心愿的,正是打浦家庭照护床位服务的团队。护理员封阿姨在社区卫生医院康复师的专业指导下,坚持每天协助陈老伯做康复训练。养老管家陈国萍经常上门疏导陈老伯,让他多一些信心。护士张沁怡也定期上门为陈老伯做简单的身体检查。这个小团队持续为陈老伯提供着身体、生活、精神等全方位的服务。

邻里有口碑:需求尽满足,改造个性化

梁老伯和他的爱人虽然能够自理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但是仍面临着多种慢性疾病和并发症的困扰,急需具有医疗护理资质的专业人士提供疾病控制和管理的指导建议。而梁老的子女从街坊邻里的口中了解到了打浦桥街道的家床服务很出色。

身边的老人们都十分认可他们的专业服务度:“这里所有护理人员都经过了岗前培训和服务质量的监督,并且员工都持有医疗照护证书,我们信得过。”于是,梁老夫妻便接受了家床的上门护理服务。家床的护理员不仅提供日常生活的帮助,还有专业的上门护士专注于对他们的慢性疾病进行管理和护理。为他们提供舒适和安全的居家环境,以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

同样地,郑阿婆的老伴也对专业的医疗康复服务有所需求。老人曾经突发脑梗塞,导致下半身行动不便。尽管经过治疗,但他目前身体仍然处于相对较差的状态。在家床护理员上门服务后,护理员会为老人进行康复按摩,利用康复设备进行复健,以恢复下肢的功能,提升生活质量。老人看到自己的腿脚没有恶化有改善的时候,也感到十分喜悦。

除了面向老人进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打浦桥街道还在推广适老化改造。梁老伯说:“以前我听到适老化改造,我会觉得我没有老,我不需要这些,但是随着我和老伴的身体情况一天不如一天,意识到了国家对我们老年人的这份关心。”改造之后的梁老伯家,无论是老年人的舒适度,还是安全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郑阿婆夫妻也接受了适老化改造的方案,全面提高了家庭环境的舒适度,适应于二老的身体状况。对此,郑丽珍也感到非常开心,不停地赞扬打浦桥街道对老人的关怀服务,逢人就说家庭照护床位的政策好、服务好。

后续,打浦桥街道将继续总结家床服务的经验,为不同类型的老人提供务实便利的服务,持续优化服务满意度。作为黄浦区养老服务联合体的一个重要环节,打浦桥街道将同其他街道一起,充分利用更多资源,让更优质的服务能够为“老”所用,推动黄浦养老服务更加多元、更高质量、更可持续。

标签:

精彩推送

最火资讯

Copyright @2008-2018 名企时报网 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9 9 2 5 8 3 5@qq.com
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