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记者 蒙健
接过隔离区核酸检测样本时,郑棠一天的志愿工作就开始了,他马上投入“战斗状态”,将核酸样品送到指定的地点检测,每天一个小时左右送一趟,往返一趟20多公里,一天往返9至10趟,行程近300公里……“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2022年8月,儋州白马井发生疫情后,屯昌县南坤供销社主任郑棠主动出战,瞒着父母和妻儿,前往一线支援。
【资料图】
穿上军装,报效祖国;脱下军装,服务地方。作为一名普通而又平凡的退伍军人,郑棠时刻以优秀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郑棠获“最美逆行者”称号。记者 蒙健 摄
部队退伍后参与志愿服务 他当过便衣反扒员又是青年志愿者
“部队给了我一笔财富,那就是在部队培养出的精气神。”20岁的郑棠从部队退伍后,便到广州找工作,当时在一家物业公司就职安保工作。2005年,广州警方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飓风行动”,打击“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行动,并在全市组织招募一批反扒志愿者。郑棠毫不犹豫报了名。
“那时的主要任务,是抓捕公交车上的小偷。”除了上班时间外,郑棠每天的任务就是和组员们乘坐公交车,协助民警抓扒手。“那段时间,我和其他组员跟着一名老干警,在公交车上抓获20多个小偷。”郑棠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在公交站台上,他发现一个扒手正将手伸进乘客的包里。当过兵的郑棠抢先一步上前,将扒手控制住。面对扒手的威胁,他沉着应对,其他的组员闻讯后赶到,和他一同将扒手扭送辖区派出所。
2008年1月,一场雪灾阻碍了人们回家的路。郑棠从新闻上得知,有几十万人被困在广州火车站,喝水吃饭都成了问题。“得知火车站需要志愿者后,我立即报名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到火车站帮助那些滞留旅客。”郑棠每天与其他志愿者一同疏导滞留旅客,帮旅客答疑解惑,为旅客派发热水、雨伞、应急药品等。
直到农历除夕的前一天,火车站广场屏幕上的提示文字从“因故停止运行”转为“绿色交通”,几十万旅客终于能够回家,此时,郑棠才结束了志愿服务工作。
郑棠。记者 蒙健 摄
瞒着家人参与志愿队伍上“疫”线 每日奔忙送检行程近300公里
在经历了打工、自主创业后,郑棠回到了家乡屯昌县南坤镇,于2017年通过竞聘进入海南省屯昌县生产资料公司任经理一职,并兼任屯昌县南坤供销社主任。工作之余,他不忘组织公益志愿服务工作,并积极参与其中。
“根据省委工作要求,屯昌县需要驰援100名青年志愿者到儋州,要求自愿报名……”2022年8月12日凌晨两点,郑棠看到微信群内一则支援儋州抗击疫情的消息后,便立刻接龙报名。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在次日清晨便收拾好行李,和父母、妻子谎称“去儋州出差”。
作为屯昌支援儋州104名志愿者中的一员,2022年8月12日下午,郑棠随大队伍来到了白马井镇,分在第九小组机动组。“我的工作主要是搬运和送检核酸样品。”彼时的海南,烈日当空、酷热难耐,第一次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郑棠便开始在核酸样品运送点负责核酸检测样品的搬运、清点、包装和封箱工作。在第一天的任务中,他连续奋战了5小时,因长时间戴口罩,他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双手也在手套里被汗水泡得发皱。
驰援儋州时的郑棠。受访者供图
从核酸采集点接到用密封箱打包好的核酸样本,经过安全运输,再交付到检测机构,每个环节都有规范的流程。“我深知运输核酸检测样本责任重大,也有一定的风险,可这样的工作总得有人去做,我既然接了这活儿,就会认真负责地做下去。”郑棠话语坚定,他将核酸样品送到指定的地点检测,每天近一个小时送一趟,往返一趟20多公里,一天往返9至10趟,行程近300公里。在儋州抗疫期间,郑棠就一直奔波在护送核酸样本及安全转运的路上,没有喊过一声累。直至半个月后,妻子才知道他在儋州白马井支援抗疫。
面对严峻复杂的防疫形势,他冲锋在前、沉着应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2022年9月,郑棠驰援抗疫一线的志愿服务工作获屯昌县通报表扬;同年11月,他被海南省组织部评为“最美志愿者”。
“我虽然脱去了军装,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流淌在我的血液中。”对于郑棠来说,作为一名志愿者,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充实,充满力量,无论将来如何,他都会在公益的道路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