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递表失效后,拥有国内最大云医院网络的东软熙康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东软熙康”)IPO第四次闯关港交所。
据港交所5月22日披露,东软熙康已递表港交所主板,重启IPO进程。
在此之前,东软熙康曾于2021年5月、2022年2月及2022年11月递表,不过均无果而终。
【资料图】
作为中国数字医疗服务市场的先行者之一,东软熙康于2011年成立后,于2014年参与了中国首个以城市为入口的云医院平台“宁波云医院”的建设。
据其招股书披露,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东软熙康先后覆盖了国内24个、28个及29个城市的云医院平台,按覆盖的城市数量计算,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云医院网络。
股权结构上,东软熙康第一大股东为中国最早上市的软件公司东软集团(600718.SH),其间接持股约27.94%,加上东软集团关联方东软控股间接持股约23.42%,两者合计持股约51.36%。
此外,东软熙康的机构股东中,中国人保财险(02328.HK)直接持股约14.30%,通和、高盛等知名机构也现身。
虽然有“东软系”的加持,不过东软熙康最近三年(2020年-2022年)累计亏损超7亿元人民币(下同),且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能否获得资本市场认可尚未可知。
四大业务支撑收入
东软熙康的四大业务分别为“云医院平台服务”、“互联网医疗服务”、“健康管理服务”、“智慧医疗健康产品”,面向地方政府、医疗机构、保险机构、企业和个人等不同主体,提供数字医疗领域的全周期解决方案。
拆分业务结构来看,东软熙康2022年总收入6.87亿元中,作为切入口的“云医院平台服务”贡献1.22亿元收入(占比17.8%)。
“云医院平台服务”主要服务于地方政府、医疗机构及保险公司,如通过构建以城市为入口的云医院平台,向政府机构收取平台建设费,或为医院提供云平台接入服务,此外也为保险公司接入平台,快速构建管理式医疗平台和健康管理平台。
据东软熙康介绍,按覆盖的城市数量计算,截至2022年年底,公司在国内以城市为入口的云医院平台发展到29个,成为中国最大的云医院网络。这些云医院平台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如宁波);华南(如重庆)及华北( 如沈阳)等三个区域。另有数据显示,截至同日,接入公司云医院网络的医院数量达到2400家。
公司另一业务“互联网医疗服务”, 2022年贡献1.38亿元收入(占比20.1%),包括互联网医院服务、远程医疗服务、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等细分板块。
在此业务模式下,东软熙康的自营医疗机构(截至2022年底有10家连锁医疗机构)及第三方医疗机构,可为患者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
东软熙康提到,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年底,分别有30885家、34751家及35500家医疗机构接入公司“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
另有数据为,截至2022年底,公司已经建立并运营了包括江苏省、辽宁省及云南省在内的三个省级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
2022年贡献2.09亿元收入(占比30.4%)的是“健康管理服务”,不同于“云医院平台服务”面向地方政府和医疗机构,该业务主要面向企业和个人,为其提供健康检查、健康档案以及相关的增值健康管理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软熙康四大业务中,收入贡献占比最高的是“智慧医疗健康产品”,2022年实现收入2.18亿元,收入占比31.7%。
东软熙康称,该业务主要涵盖智慧云诊室及智慧云药房产品以及健康一体机等产品。公司将相关产品连接到特定的健康系统或平台上,并以5万元到20万元对该组合进行定价。而健康一体机的定价为5000元到2万元。
东软熙康指出,2020年、2021年及2022年,智慧云诊室及智慧云药房产品的销量分别为191套、188套及178套。同年,健康一体机的销量分别为1994台、4144台及815台。
谈及四大业务之间的关联,东软熙康解释,“云医院平台服务是作为解决方案的切入点,将医疗健康参与者连接到我们的云基础设施,并允许他们访问公司的SaaS工具及医疗服务模块。而互联网医疗服务为医疗机构、患者提供一站式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此外,公司亦通过自营医疗机构向个人及机构客户提供线下健康管理服务。此外,智慧医疗健康产品丰富了医疗健康场景,包括智慧云诊室及智慧云药房产品、健康一体机等,从而使得我们的解决方案惠及最终患者及医疗健康消费者……”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东软熙康四大业务的毛利率差异较大。
仅以2022年为例,“云医院平台服务”毛利率高达46.2%,“健康管理服务”毛利率达到37.1%,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互联网医疗服务”毛利率为12.2%,而“智慧医疗健康产品”毛利率仅为8.0%。
公司提到,互联网医疗服务分部、智慧医疗健康产品分部的毛利率相对较低,主要是因为公司采取竞争性定价战略参与市场竞争。
受上述业务组合影响,东软熙康2020年-2022年整体毛利率分别为26.7%、27.7%、24.5%。
收入增速放缓
围绕上述四大业务,东软熙康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实现收入分别为5.03亿元、6.14亿元及6.87亿元,虽然规模逐年增长,但收入增长率为25.9%、22.1%、11.9%,已有放缓趋势。
与此同时,公司同期实现年内亏损分别为1.99亿元、2.94亿元及2.43亿元,累计亏损约7.36亿元,未能实现盈亏平衡。
对此,东软熙康解释,“亏损主要由于公司不断扩大的业务规模及产生的收入无法完全补足公司的各项成本及开支,因为公司仍处于变现的早期阶段,并继续产生大量的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研发开支及行政开支,特别是雇员福利开支、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使用权资产折旧及短期租赁开支,这是相对固定的成本”。
除了连年亏损,东软熙康的经营现金流情况也不容乐观。
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东软熙康的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仍为亏损,分别为-1729.80万元、-8338.4万元、-7382.8万元。
尽管东软熙康声称“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云医院网络”,“具有可复制性及可延展性的云医院平台模式”,但其获客情况和收入增长,仍然取决于以城市为入口的云医院平台的扩展情况,以及加入云平台的新医疗机构数量,以及最终能够触达的用户数量。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东软熙康的云医院平台建设离不开地方政府相关项目的支持,“从入口的云平台建设到后续接入相关医疗机构,或许都需要地方政府的推荐”。
东软熙康也在风险提示中指出,“我们于宁波拥有一个相对成熟的以城市为入口的云医院平台。我们已经并希望将该云医院平台模式应用于中国其他城市,该应用的成功以及已建立或将建立的平台的可扩展性取决于多项因素,例如地方医疗机构和社会医疗保险系统的合作、政府政策的发展、地方竞争以及居民使用数字医疗服务的意愿”。
而针对另一业务“健康管理服务”,东软熙康则面临这一业务所涉医生和护士的相关医疗责任索赔风险。
具体而言,相关医生和护士在东软熙康服务的云医院平台提供在线问诊和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
然而,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东软熙康已收到与健康管理服务有关的医疗索赔,金额分别约为282万元、3.5万及12.5万元。
尽管东软熙康认为,此类索赔未对公司的业务及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但公司无法保证日后不会遭遇类似索赔,且公司的保险保障可能并不充分或可能根本没有保险保障。